今天晚上,广西特产网上商城的小编继续和小伙伴们畅聊一下桂林特产辣椒酱,今晚要带你们去了解一下桂林辣椒酱的历史文化。
这说到历史文化可能有有些小伙伴就不太明白了,小编还是给你们简单讲下吧。所谓的历史文化其实指的就是人类在改造世界的社会实践中所获得的物质、精神生产的能力以及其所创造财富的总和,这里面还包括了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制度文明。
那么,现在问题来了,我们桂林辣椒酱的历史文化又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跟随广西特产网上商城的小编一起来了解下吧。
有一句古话说得很中听:“冬至腊肉,夏至狗肉。”于是乎每年只要到了冬至,家家户户都会开始挂上一大堆的腊肉,这里一大片。那里也是一大片。
在很久以前,就有个姓王的人想到一个方法,他的想法是这样的:既然猪肉用盐来腌了就不会臭,可以放几个月,照样香鲜可口。那么同样的道理,辣椒是不是也可以用盐来腌呢?
说干就干,于是他就试着把新鲜辣椒整个地用盐腌了起来,过了两个月,他开坛一尝。嗯,味道还真是不错啊!红爽爽的连点颜色都没有呢,只是有个不好的地方就是,那些辣椒太大个了,有的还未进盐味,这可如何是好?
后来,这个老王啊又开动脑筋了,他就把鲜辣椒剁碎来腌,这方法挺好的,这样一来那辣椒就很容易入味,味道也就更好了。
可是腌出来的辣椒味道就会更加辣了,北方人不敢吃的。这又该怎么办呢?老王左想右想,忽然他想到北方人平时爱吃老蒜,接着他又马上剁了几斤老蒜放进辣椒坛子里。就这样又过了一段时间,老王再次打开坛子时。
嘿嘿,我的个天嘞,真香呀!左右隔壁的人闻着香味都跑了过来,众人一尝,“啧啧啧,这味道真的很不错耶!”于是,老王就大方地给每个人舀了一碗回去。。。。。。
再后来,老王为了生活所需,于是干脆就腌老蒜辣椒来卖,由于是独门生意,不久就捞到了一大笔钱,成了辣椒老板了。有了足够的成本,老王就开始扩大生产经营,腌了几大海缸的老蒜辣椒。
不幸的是,这些个辣椒刚腌到缸里不久,就遇到了连日的水南风,大缸里的老蒜辣椒都开始出水了,稀啦啦的,老王挑了一点来尝,发现味道也有点酸了,这怎么办呢?再这样子下去,是要赔大本钱的。
这回他是左想右想,都没想到什么好办法来了,弄得他是吃不香、睡不好。直到后来有一天,他为了散散心就跑到一农家米粉店里吃米粉。这时,有个农民打扮的人在他对面坐了下来,也要了一碗米粉。
细心的老王发现了那个吃米粉的农民才吃了两口,就把眉头皱了皱,就立刻从衣袋里摸出一个圆圆的饼干来,一边吃米粉一边啃饼干。后来,他干脆就把饼干瓣开了一半放进了米粉碗里。
老王这时候就觉得很是奇怪,然后再看看他碗里,只见红黑相杂、香味扑鼻,那红色的东西自然就是辣椒无疑了,那么黑色的又是什么呢?
于是,老王就再也忍不住要和他搭起话来了,经过七拐八弯的这么一问,才知道那人啃的是豆鼓辣椒饼。那黑的便肯定就是发霉豆鼓,因为这种东西放得太久了,就会特别干爽,吸水力很强,掺到辣椒里稍稍烘晒一下,就成了豆鼓辣椒饼。
那个吃米粉的农民跟老王说:“出门在外,想着时就拿这个饼干出来吃点,开胃得很。”听到这里老王心里一动,要是把这霉豆鼓放进那几缸老蒜辣椒里不是很好么?于是他就开始问那个吃米粉的农民:“这位老哥哥,那个豆鼓辣椒饼你还有吗?给我也尝尝呗。”
那老哥哥也很大方,又拿出来一个豆鼓辣椒饼给老王。他看了好一阵, 就把豆鼓辣椒饼放进米粉碗里,拌匀了一吃。哎呀,味道大不相同啊,这可真是色香味俱全,吃着吃着就出了一头大汗,人也清爽了许多。
最后,老王一把就拉住了那位农民,请他到自己家里当上了首席师傅。在经过一番重新加工之后,原本几大海缸眼看就要坏了的老蒜辣椒,居然死灰复燃又变成香喷喷的了。从此,霉豆鼓拌老蒜辣椒就横空出世了,也就是我们今天桂林辣椒酱的前身。
这就是桂林辣椒酱的历史文化了,又是一个偶然诞生的产物。
作者:广西特产商城
首发:广西特产网上商城